關于汽車國際化,上汽集團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表示:“目前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化是上汽產品在海外差異化競爭的兩大亮點。”
作為較早走出國門的自主品牌,上汽集團從2000年就開始在零部件、物流等方面進行一些國際化的探索,到了2010年以后,陸續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據“汽扯扒談”了解,上汽已經在倫敦、硅谷、特拉維夫擁有3個海外創新研發基地;在泰國、印尼、印度設立了3個海外生產基地;并在歐洲、南美、中東、北非、澳新和東盟等地建立了12個區域營銷服務中心。
上汽積極把握“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新四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快推進全球布局,并且連續三年海外銷量達到國內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整車出口及海外銷售24萬輛,在行業整體出口下降8%的情況下,實現同比增長15.5%。其中,MG品牌同比增長58.8%;MAXUS品牌同比增長19.5%。
對于這樣的成績,余德在11月13日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在車市整體下行的情況下,上汽集團開辟了一條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差異化道路。“今年上汽銷量預計突破35萬,明年是沖擊50萬輛。2022年左右能夠達到60萬的規模。到2025年,我們希望能夠達到100萬輛。”
國際化版圖再擴張
2015年,國內汽車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大背景下,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印度進入了上汽的視野。
為了進一步加快國際化步伐, 2017年初,上汽正式宣布投資32.75億人民幣,通過收購并改造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印度通用汽車有限公司HALOL工廠的方式,設立整車制造基地及配套供應商園區,并在印度投放上汽自主品牌產品。
今年4月底,隨著上汽印度基地的正式投產,上汽集團便迅速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據“汽扯扒談”了解,截至10月27日,上汽印度公司賣出了第1萬輛汽車。從6月底新車上市,到10月銷量破萬,上汽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對此,名爵汽車印度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Rajeev Chaba表示:“三個月的銷售過程當中,我們已經超過了德國大眾在印度的銷量,我們一款車型的銷量比德國大眾五款車的銷量還要高。”
余德總結到,上汽國際業務之所以能在眾多國際車企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其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上汽集團始終致力于全產業鏈布局,在海外也是這樣,只要產量到一定的狀態,我們整個體系會全部介入,全方位的為用戶進行服務,滿足市場的需要。”
截至目前,上汽集團已經在全球7個市場實現了“萬輛級”銷量,分別是泰國、英國、印尼、智利、澳新、中東GCC和印度。其中,印度也是上汽最快實現“破萬”目標的區域市場。據Rajeev Chaba透露,預計在2021年印度市場可能會達到七萬輛的銷量。
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車市下行,車企整體盈利空間被壓縮。面對進入周期性調整的汽車市場,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選擇到全球重點市場投資建廠。而印度市場憑借其廣闊的消費前景,就吸引了不少優秀車企入局。
據“汽扯扒談”了解,鈴木、現代、馬恒達占據了印度70%的市場,然而其他全球知名的汽車企業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則顯得有些平淡。在Rajeev Chaba看來,要顛覆印度的市場,必須要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利用上汽集團的優勢,將上汽集團的汽車全產業鏈引進印度市場。
連續三年海外銷量成為國內第一之后,上汽集團在差異化戰略的指引下海外版圖再拓一城。“我們實際上還是一個剛成立的公司,但是從最初的三個月到現在為止的銷售過程當中,我們已經超過了德國大眾在印度的銷量,我們一款車型的銷量比德國大眾五款車的銷量還要高。”
然而激增的訂單,不僅是對上汽印度公司產能的考驗,更是對其海外營銷戰略的考驗。因為在印度,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等待時間普遍不超過3個月。對此,余德表示:“我們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如何滿足當地用戶需求,進行海外市場的開拓。”
據Rajeev Chaba介紹,上汽外派員工借鑒國內海底撈經驗,建議在等候期給予消費者相應獎勵,“客戶每多等待一天,就多給一天積分,正式提車后用積分以兌換原廠汽車配件。”
印度本地員工聽說后,提議增加一項,消費者每多等待一天,就由公司出資援助一位印度女童多上一天學。公司管理層很快批準了此項目,并命名為“Worth Waiting For” (值得等待)項目。
截止目前,上汽集團一共贊助了50000人次的失學女童,讓她們恢復上學。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對上汽集團后續在印度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正如Rajeev Chaba所言:“這是一個夢幻般的開始,前面還有很多的挑戰,道路長且阻,但是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基石或者基礎是非常關鍵的。我們致力于穩固的基石,也將會成為印度市場一個非常大的參與者。”
上汽也為當地經濟帶去了活力,超過50%的汽車零部件實現了印度的本土化,互聯網汽車為印度本土的網絡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創新企業創造了新的業務形態。在上汽所在的巴羅達市,除了整車基地外,還興起了一大批的零部件廠商,就像是在上海的安亭,大量的當地員工在上汽印度公司工作,或者在為上汽配套的零部件廠工作。巴羅達當地人會驕傲地告訴別人,“我來自MG的故鄉。”
在國內汽車市場進入周期性調整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然而,上汽的野心遠不止在東南亞和印度市場。在余德看來,MG的定位始終就是全球品牌,因此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其國際化進程。“未來兩三年,我們會全力發力歐洲市場,通過差異化的優勢,為歐洲的出行服務帶來便捷、便利。”
余德向“汽扯扒談”表示,隨著歐洲相繼頒布新法律法規后,傳統的OEM加快了向電動車的轉型,留給上汽的時間不多了。“我們的愿景就是要傾力打造富有創新精神的世界著名汽車公司,MG就是我們的一個著力點。”
咨詢熱線
13858117311